消费场所光靠“网红”难以持久 应多想实招夯实内功
光靠“网红”难以持久\n\n 杨开新\n\n 近来,受消费场景、消费才能、消费决心等许多要素影响,一些早年兴旺的消费场所面对不小的运营困难。曾因“摔碗酒”爆红网络的西安永兴坊街区前不久受到了不少人的重视,被指从“流量宠儿”成为“过气网红”:早年人头攒动的“摔碗酒”变得无人问津,非遗文明特征街区的名头尚待深耕。\n\n 这种为难在不少地方都能看到。笔者以为,之所以热潮退去、盛况难再,除了详细运营招数上存在问题,关键是运营思路上过度沉迷和依靠“网红”思想。\n\n\n 流量、IP、爆款、风口、标签……这些本来归于电子信息、营销、传达等范畴的词现在纷繁跨界,进入与普通人密切相关的消费范畴。有些运营者信任,只需跟对了风,就可四两拨千斤般地撬动资源,从而完成流量变现。顺着这个思路,简单以为躺着就能赢,乃至睡着了也能赢。但是,实力与内功究竟才是最重要的,不然,本来只要自己才清楚的“裸泳”就可能变得众所周知。\n\n 比方,现在许多景区都在卖文创雪糕。好像加上“文创”两字,就能身价倍增、风头无两。实际上,部分所谓的文创雪糕除了丑萌的形状引人戏谑外,真实让人看不出有多少“文”与“创”,也就难以给人留下好形象。\n\n 过度依靠“摔碗酒”之类网红爆款,能撑一阵子难撑一辈子,况且这种方式一向有糟蹋、伪风俗、营销噱头号争议。一个场所运营得好欠好,顾客是用脚投票的。假如盛名之下其实难副,顾客乘兴而来却败兴而归,非但难以“路转粉”,还简单“路转黑”。要想脱节一时“网红”的怪圈,招引顾客呼朋唤友、一来再来,应该少些短线操作、花架子和蹿红心态,多想想实招来夯实内功。\n\n 消费场所名噪一时不易,长盛不衰更难。一方面,应该实在提高服务质量,既要防止什么都做什么都弱,又不能盼望单纯蹭热度。应该沉下心来多做打基础的实事,在高质量的基础上营建卖点,建立杰出的运营生态和开展渠道。另一方面,须着力立异消费场景,紧贴顾客的需求和心思求新求变,让抢手项目“强身健体”,一起酝酿和打造习惯新环境的新品,不断增强顾客黏性。(经济日报) 【修改:孙静波】